成思危主席出席第四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08年07月12日
本站讯:据中国广播网(记者刘春理)报道,由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于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为期三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冯之浚、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尚勇等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部主任Hans d’Orville、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战略经济研究中心教授Peter Sheehan、芬兰未来创新会执行主席Kari Sipila等十几个国家的外宾以及我国软科学研究领域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代表350余人相聚一堂,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成思危副委员长作了题为《创新型国家与学习型组织》的大会主题发言。他在报告中重点指出,创新和学习都非常强调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客观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来不断增进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客观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人们也要随之不断进行学习,并通过实践来适应它的变化。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它不一定是科技大国,但一定是科技强国。而学习型组织是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事业,特别是进入知识社会以后,不学习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人都要有自觉学习的精神。
他强调,创新能力是当代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创新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以前,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只需要按照计划来生产,技术创新主要是依靠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来进行,这种科技发展模式是科学推动的模式。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发展模式就应当有所改变。目前国际上用的比较多的是需求牵引模式,企业既是实现创新的主体,又是承担创新风险的主体,也是享受创新效益的主体,只有这三个主体都能够实现,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本次软科学国际研讨会共收录论文200多篇,设立了“国家创新模式”、“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产业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实践”、“文化创意与创新文化”等四个专题讨论组,与会代表在友好的氛围下畅所欲言地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见解,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献智献策。
上一条: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今日开幕
下一条:路明副主席到海南视察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