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辜胜阻:宏观经济需要强大合力保增长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08年09月19日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经济增速和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的态势,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势头正在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经济发展节奏已经跟去年完全不同了,外贸顺差下降,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行,投资和消费存在持续增长的压力。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中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日前,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就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接受采访时指出: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和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因国际金融危机使经济大幅下行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主线,用强大合力“保增长”。

辜胜阻认为:在金融海啸横扫全球的形势下,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需要更多地利用财政政策,更加灵活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如果说“两防”主要依靠货币政策的话,“保增长”主要需依靠财政政策。尽管货币政策在缓解本次通胀压力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难以调整供给结构、外部时滞较长和可能削弱实体经济活力等缺陷。因此,未来要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优势,刺激经济增长,并通过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等手段,帮助企业化解成本压力,提高居民抗通胀能力。目前,货币当局双降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两率”,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表明本轮宏观调控正在向“保增长”重心倾斜。但目前还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降息周期。这是因为贷款利率仅是小幅调整,存款利率维持不变且信贷额度控制并没有完全取消。在国内通胀压力初步得到缓解、国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货币政策需要体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宽对中小金融机构信贷的限制,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尤其是需要有针对性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舒缓中小企业紧绷的资金链条。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准确把握时机,做好及时果断调整货币政策的准备,抵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辜胜阻主张:要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辩证地认识现代经济中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借助政府的力量矫正资本市场的非理性和失灵。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股市本来就是一个涨跌互现的地方,股市的问题最终要靠市场,政府不应该出面“救市”。这种认识不符合客观现实。经济发展史表明:单纯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并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转。即使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政府也经常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挽救市场信心。特别是当前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救市政策,使得经济到目前为止避免了急速滑入衰退的局面。在市场出现非理性暴跌的情况下,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市场自发作用将不能扭转当前资本市场低迷和投资者信心动摇的局面,迫切需要政府出面“救市”。日前组合拳救市的出台迎合了市场期盼,为维持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起到非常积极作用。管理层要以此作为良好开端,通过资本市场繁荣促进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辜胜阻指出:强力保增长需要更加重视民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地扶持中小企业,维持经济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会直接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除了通过“保增长”来“保就业”之外,政府还要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政府未来可以通过扶持发展社会服务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措施,拓宽从出口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分流出来劳动力的就业门路;通过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并鼓励引导他们以创业实现就业。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超过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升高、融资困难加剧和外贸出口受阻三大难题,迫切需要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减轻企业要素成本上涨压力,通过实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货币政策、完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小银行来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帮助它们实现转型升级。

辜胜阻强调:强力保增长需要更多地依靠拓展内需,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以外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路越走越窄。今年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出口增速下滑明显。出口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功能老化等问题,导致珠三角、长三角等加工基地出现大量企业倒闭、裁员。在此格局下,内需的拉动是确保实现“保增长”目标的重要因素。扩大内需需要减轻个人所得税负,规范消费品市场环境,推动消费升级,激活传统的消费品市场,培育新的市场,开发新的消费热点;依然需要坚持拓展农村市场,开发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不断提高居民所得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扩大公共物品的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即期消费,拉动有效需求。今年以来东部地区经济表现逊于中西部:中西部地区投资高速增长,比重提高。上半年,三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62%、36.36%和22.08%。在对外贸易上,中西部地区增速迅速,进出口贸易增长在42%以上,东部地区则创造近几年新低。当前,因成本上升和外贸条件改变,东部地区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阶段。随着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及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中西部的投资增长速度将高于东部地区。我国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优化全国生产力空间布局,为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创造条件,推动中西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保持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条:辜胜阻参加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

下一条:陈昌智会见第二十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培训班民建学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