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辜胜阻:“金砖四国”拥有应对危机的巨大潜在内需优势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09年06月25日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编者按: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备受国际社会关注。“金砖四国”到底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

受访者: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

精彩观点:

●“金砖四国”峰会鼓励倡导发展“金砖四国”对话机制,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多领域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共识,对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扭转主要发达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强权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金砖四国”峰会有助于打破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垄断国际事务的不公平局面,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

●“金砖四国”只有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主动调整解决各自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成为带领世界走出危机的火车头。

●从根本上来看,“金砖四国”都是人口资源大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引爆各自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在市场。

金融危机是推动“金砖四国”首脑峰会举行的直接动力

记者:“金砖四国”领导人近日在叶卡捷琳堡举行了会晤。促成此次峰会的直接动力是什么?

辜胜阻: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突出代表的中、俄、印、巴四国,占据了全球领土总面积的26%、总人口的42%、GDP的15%、外汇储备的75%,对全球经济增长高达50%的贡献率,在当前和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多元化转变和世界经济合作多边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迫使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求同存异,谋求合作发展。这是推动“金砖四国”首脑峰会举行的直接动力。另外,四国贸易互补特征以及对巨额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元资产贬值的担忧,也使得四国尝试建立互信的对话与合作机制成为内在需要。“金砖四国”首脑会晤以维护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就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诸多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会议发表了《联合声明》,就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达成一系列原则性共识。

“金砖四国”首脑会晤提高了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

记者:“金砖四国”首脑峰会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一次盛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转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有何积极意义?

辜胜阻:本次峰会鼓励倡导发展“金砖四国”对话机制,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多领域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共识,对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扭转主要发达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强权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第一,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四国资源优势互补。“金砖四国”之间加强联系,增进互通,推动彼此之间相互支持与协作,争取尽快克服和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进而实现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第二,有助于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四国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拉动内需和反对保护主义等领域达成了一致意见,将有助于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维护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利益,促进贸易自由化,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第三,有助于打破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垄断国际事务的不公平局面。在“金砖四国”框架内开展磋商,协调新兴经济体之间以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客观上改变了传统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中心—边缘”格局。此外,四个不同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促进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吸收,推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和宽容。

“金砖四国”能否成为带领世界走出危机的火车头?

记者:在全球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被寄予厚望。您认为,金砖四国将会成为带领世界走出危机的“火车头”吗?

辜胜阻:“金砖四国”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尽管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金砖四国”仍然充满活力。目前从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上看,“金砖四国”率先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这是否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回暖,是否意味着“金砖四国”能够成为带领世界走出危机的火车头,还要看“金砖四国”能否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就我国而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浮出水面。

首先,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是外需与内需之间的失衡,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需。另一个方面表现为内需中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失衡,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相对不足。统计表明,目前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不到40%,出口和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60%。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

其次,有效启动民间投资的任务艰巨。政府投资需要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克服“政府热、企业冷”现象,有效带动民间投资。但是,当前政府投资在刺激经济增长中作用比较明显,民间投资意愿偏低,民间资本“惜投”现象仍然严重。经济界对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的持续性以及当前经济回暖的持续性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再次,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今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问题,原因就在于新增的贷款主要集中于政府支持的大项目上。我国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国家新增就业的80%,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着市场疲软、融资困难、成本上升,待遇不公等方面的困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此外,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当前,我们需要解决数以千亿计的劳动大军的失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短时间内密集出台产业振兴方案和4万亿投资计划,有效阻止了经济发展迅速下滑的趋势。短期来看,这种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导向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何理顺投资、出口、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以政府投资撬动民间投资、营造公平有效的政策环境,如何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仍然是我们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再拿俄罗斯来说,能源行业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能源价格的顺经济周期效应在经济上升期给俄罗斯带来了繁荣,但这种过度依赖能源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再加上俄罗斯脆弱的银行业体系以及较高的政治风险等问题,都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总之,“金砖四国”具有庞大的发展空间、低廉的生产要素、潜在的市场规模和政府强大的市场化推进意识以及调控能力等诸多优势,但其自身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主动调整解决各自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成为带领世界走出危机的火车头。

“金砖四国”最大优势在于拥有引爆各自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在市场

记者:“金砖四国”在国际环境中的优势在哪儿?

辜胜阻:“金砖四国”是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领头羊,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居于前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10.7%,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金砖四国”在经济发展上各有侧重、各具优势。中国的制造业、俄罗斯的能源行业、巴西的矿业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内的支柱产业,并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原油等能源储量巨大;巴西的矿产资源丰富,是国际上矿业开发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印度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奇迹的象征,其软件业迅速崛起并高速增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最为突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内经济年均增长超过9%,制造业凭借“低价”优势赢取了国际竞争力。

我认为,从根本上来看,“金砖四国”都是人口资源大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引爆各自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在市场。以我国来说,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机遇期。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而且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潜力依然可观。目前,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有8亿多人口、2.1亿多个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这将使农村广阔的潜在消费需求变现实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处在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是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当前,我国居民的吃穿用等低层次消费已经基本得到满足,消费结构正逐步向住、行、玩、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高层次服务业升级。以消费升级为契机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产业大有可为。产业振兴方案和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要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国际价值链分工低端的不利局面,必须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产业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

巴西、印度、俄罗斯也具有内需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巴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且增长迅速,其中产阶级人数不断增加,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42.5%增加到现在的52%。印度经济对出口依赖度低,服务业发展优势明显。同时,年轻一代的成长增强了消费的信心和后劲。俄罗斯在旅游、金融服务及耐用消费品等领域也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一项调查也显示,“金砖四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最乐观,四国均名列全球十大最乐观的国家和地区。

“金砖四国”差异使各国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记者:如果说“金砖四国”的发展方向是一个紧密的多边合作的平台,那么它需要解决哪些矛盾?

辜胜阻:“金砖四国”都是国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大国,均信奉市场化改革,且都以很快的增长速度从全球经济中脱颖而出,从这些角度看,“金砖四国”具有相同之处。同时,“金砖四国”的资源禀赋和行业结构特色明显,存在优势互补,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但是,“金砖四国”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和利益诉求决定了合作道路未必平坦。

从经济上看,“金砖四国”的差别很大。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是自然资源,尤其是农业资源大国;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是重工业大国;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是软件工业大国;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产业结构和贸易领域方面的差异也注定各国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金砖四国”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不尽相同,要统一在国际重大经济问题上的政策,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上一条:张榕明带队赴新疆调研

下一条:张少琴出席第二届(2009)海峡物流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