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作客新华网 畅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0年04月23日
2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下一步的计划等工作的报道,增强人民信心,吸引更多人自觉参与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大潮中来,新华网特推出系列访谈--专家、学者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日,著名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作客了新华网推出的专家学者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系列访谈第一场。以下为访谈实录:
辜胜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内生的增长动力和活力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预告一经发出之后,在新华网发展论坛上,网友非常关注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参与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大潮中来。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您如何看待当前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思路?
[辜胜阻]去年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成绩最为辉煌的是保增长。今年的任务和去年不一样,我们在应对危机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以后,我们的重点是调结构。所以2009年是保增长是成就辉煌,2010年调结构是任重道远。应对危机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警示就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在经济发展中间有很多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内需和外需问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就是过多依赖外需,金融危机使我们的外需受到很大冲击。我们政府通过力挽狂澜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内需的增长弥补了外需的冲击。这是第一个,怎么样做到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二,投资和消费。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间,我们保增长主要是高投资,GDP增长中间有90%以上的贡献来自于投资。消费纵向比较来看也有一定的增长,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50%,出口对GDP的贡献负40%,我们可以看到出口和消费,消费比出口多一点,主要是靠投资。靠投资,特别是靠公共投资来支撑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是靠政府、靠外部的力量来推动的。所以我们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需要有一种内生的增长动力和活力。在这方面,消费非常非常重要。
除此以外,我们的分配也需要进行改革。改革30多年来,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别越来越大,不仅要通过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非常重要的是要把“蛋糕”分好,分配方面也是一种失衡。
另外从经济增长需要的动力来看,我们主要是靠廉价的劳动力,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也就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来形成我们产品走向市场的“中国制造”的一种市场优势。下一步就是要实现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低成本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创新的增长方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这八个字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非常重要的命题。
辜胜阻:应该大力推动城镇化来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
[主持人]您认为我国结构上的失衡面临哪些问题?
[辜胜阻]结构失衡,首先是城乡失衡我们需要调整,现在城镇化比重不到50%,如果按照非农业户口来统计,只有30%左右,我们的城镇化是滞后的,相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讲至少滞后10—15个百分点。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要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持久的动力,就是它不是像去年保增长那样,靠政府的公共投资。经济学有一句话,工业化是创造供给的,城镇化是创造需求的。我们在后危机时代,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市场需求,城镇化正好在这方面可以增长需求,所以我们首先第一个应该改变的是城乡结构,大力推动城镇化,推动城镇化来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
除此以外,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农业不稳,第二产业大,但是大而不强。第三产业不够,第三产业只有40%的比重,也是至少滞后10—15个百分点。所以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和制造业不一样的就是它是培育中产阶级很重要的产业载体。我们说消费不够,消费在三驾马车当中是最短的一个短板,要改变这种短板,扩大消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扩大中产阶级的比重,发展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可以大力培育中产阶级。除此以外,在基层结构方面,中等收入阶层、中产阶级的比重过低,只有22%左右,一般的国家,像美国是80%,新加坡是90%,在这方面应该是我们下一步,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因为我们要扩大消费,要靠中产阶级,低收入者有消费的需求,但是没有消费的能力,高收入者消费已经饱和了,所以阶层结构方面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在企业结构方面,中小企业还比较少,所以我们要通过创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鼓励老百姓创业致富,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这一系列的结构调整,我们把农民变市民,然后通过发展服务行业,培育更多的中产阶级,然后通过创业把穷人变为富人,这样使中产阶层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消费短板的情况才能得到改变。
辜胜阻:要改变消费短板的局面首先要改革分配制度
[主持人]您曾经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点是“扩大消费,有效启动内需,改变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地位。”认为我们的“三驾马车”之间存在严重的失衡,其中消费是短板。请问辜主席,如何破解这个“短板”呢??
[辜胜阻]首先我们要改革我们的分配制度,现在在分配方面有两个问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偏低,另外就是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的比重偏低。这就是我们的消费力只有30%,美国是70%,我们只有他们的50%。所以在这方面,有人说中国制造是美国消费,中国人是拼命存钱,美国人是拼命消费。这种局面是我们在既有经济当中看到的。这种模式、这种方式必须改变,要改变消费短板的局面,首先要改革分配制度,就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的比重,同时也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的比重,通过把“蛋糕”分好来使所有的劳动者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还有就是培育高收入者,现在是中国制造,蓝领太多,我们需要更多的白领和金领。在这方面,我们任重道远,不可能像2009年那样保增长取得辉煌的成就,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来完成。
辜胜阻:农民工的三个梦想会引爆巨大的市场内需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把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您能否具体解释一下城镇化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展之间的关系?
[辜胜阻]工业化是创造供给的,城镇化是创造需求的。所以城镇化一方面可以创造巨大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比如现在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他们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安居梦,还有就是创业梦,有很多农民工返乡以后,我们的政府也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和就业。还有一个就是市民梦,他们希望通过户籍改革,取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比如说现在农民工的收入比市民要低,比农村要高。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他们说北京住房房价太高了,但是他们可以回到县城,每平米一千元就可以买到房子。现在政府要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让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实现他们的市民梦想。同时,政府应该引导通过城镇化的建设来实现安居梦想。另外,我们要以现行的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
在这三个梦想背后,会引爆巨大的市场内需。城镇化既需要投资需求,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消费需求,比如住和行的问题,都会带动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这方面,我们要看到在消费结构当中,吃、穿、用的消费需求已经饱和了,但是住和行还会带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央文件已经提了,城镇化应该作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它不是一年、两年,它是长期的动力。我认为至少是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它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辜胜阻:外需必须考虑到怎样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新华网友“我爱山西好风光”]的确,我国经济需要内需主导,这可以依托于城镇化发展。但是从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讲,内需主导可能只是一个方面。比如,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潜在的问题。这对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何警示,您如何看待?
[辜胜阻]在强调内需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需,因为我们对外的外需已经很大。但是外需必须考虑到怎么样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是使我们的产业由低端走向高端。长期以来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中国制造”,我们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很高的,但是在价值链上所分配的利益是比较少的。比如说一双耐克鞋,在国际市场上卖200美金,但是90美金被设计商拿走,100美金被渠道商拿走了,留给加工制造者的利益只有10美金左右,所以所得到的利润是非常低的。
所以我们每年大量的产品出口实际上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我们在价值链的分配上处于低端,得到的钱是非常少的。另外,我们有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所以这种成本和代价是非常大的。所以转变发展方式很重要的就是使“中国制造”怎么走向“中国创造”,也就是说使我们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我们也要通过研发、通过设计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这样从价值链分配上从低端走向高端。一方面考虑外需,但是外部需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要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
辜胜阻:当前应该解决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三大问题
[新华网友“新闻的良心”]您曾经提出,后危机时期,随着经济回暖,经济的持续增长要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与活力。扩大民间投资是构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要途径。请问真的是这样吗,您的理由是什么?
[辜胜阻]我觉得民间投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民间投资占整个社会投资的70%以上,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解决了社会就业的75%,就是75%的贡献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99%以上是民营企业。所以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间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在金融危机期间,应该说中小企业是受伤最重、受惠最小的一个群体,因为它受到的冲击很大。在后危机时代,非常重要的是要调整这样一种投资结构。2009年主要是靠政府的公共投资,政府的公共投资在保增长中间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在2010年我们就要靠民间投资来接力政府的投资,因为民间投资离市场是比较近的,所以民间投资的效益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内生的持久动力还要靠民间投资怎么样接力公共投资。
[主持人]民间投资与中小企业联系紧密,扩大民间投资必须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但是广大中小企业在危机中受创很重,您认为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需要如何发展?
[辜胜阻]去年国务院专门就中小企业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文件。落实这个文件,当前应该解决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三个大问题:一是门槛高。主要是创业门槛高,还有一个是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在这方面,要打破“两个门”,一个是玻璃门,有些市场准入看得见,但是进不去。还有一个是弹簧门,就是你进去以后,最后又不得不退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要把高门槛降为低门槛,放开民间投资和市场准入。另外就是使创业门槛降得很低,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二是融资难。三是负担重。中小企业,特别是中西部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税收,收费各方面的负担很重。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像对待“三农”问题一样,采取少取、多予的政策,减税、减费、贴息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负担重的问题,让他们轻装上阵。如果我们要扩大民间投资,有一个很大的载体就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间投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进行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开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实现国企和民企在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间怎么样共生双赢。
辜胜阻:我对政界、学界、商界有一种跨界的联系
[主持人]您曾担任武汉市副市长、湖北省副省长,如今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民建中央领导。能否谈谈这些经历对您的经济研究工作有什么帮助?
[辜胜阻]我曾经在地方政府工作8年,在政府工作,我熟悉政府的运行,但另一方面我是学经济的,所以对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在政府工作的经历有很深切的认识,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间,两只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还有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无形之手。2005年,我到北京工作以后,更多的是研究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更多的是研究国家的宏观经济,应该说我是政、学、商,如果研究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应该说在工商联、民建,更多的是民营企业打交道,所以我对政界、学界、商界有一种跨界的联系,对于我怎么样认识应对危机,特别是后危机时期怎么样扩大民间投资、怎么样发展中小企业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帮助。
辜胜阻:网民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您是在政界、学界、商界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更熟悉。在访谈最后,能不能和网友讲几句话?
[辜胜阻]感谢网友参与今天的讨论,我也是一位网民,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上网,通过上网我可以很好地知道网民在想什么,因为网民这个群体对于经济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网民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所以我在做研究过程中间,需要直接到企业去调研,需要和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的研讨,还经常关注网民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比如说今天他们的问题都很好,我们有非常好的互动,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