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周汉民接受专访 畅谈加入世贸组织10年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1年12月06日

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入世“是中国向世界开启了一扇门”“是中国拥抱整个世界”。入世元年,很多人认为入世是“与狼共舞”;10年过去,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中国申请复关入世全程的见证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高级顾问周汉民与WTO有着不解之缘。日前,周汉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他眼中的“入世10年间”。

数据 书写10年辉煌

记者:作为WTO专家,您在中国复关入世谈判的15年间以学者的身份后方支援,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您主编的《中国走进WTO》回顾了中国从复关到入世的15年谈判历程,与汪尧田教授合著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论》更是国内第一本全面阐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专著。作为中国入世的见证人,能够简单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入世的背景和十年来的成就吗?

周汉民: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我以为,从1978年到现在33年间,最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事件,就是中国争取复关和入世的整个进程。这一进程,应该说是中国自觉地、主动地选择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以开放促改革。

因为入世,中国不断向国际规则靠拢。从全国人大的法律到地方性法规,或废止或修改或保留或设立,涉及3000余部;政府进一步加大行政开放度、透明度,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理念;司法体系日渐完善。在15年4个月的谈判过程中,“世贸组织”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政治词汇,国内出版相关书籍3000余种。人们十分关心中国复关和入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当时有不少人认为,入世是“与狼共舞”,甚至认为入世之后中国经济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乃至崩溃。

事实如何呢?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出口贸易方面,1978年改革开放元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09亿美元,仅占全世界贸易总量0.8%,位于世界进出口贸易排行榜第32位;2001年入世元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5098亿美元,跻身世界经贸大国行列,随后3年翻一番;2003年,达到1万亿美元;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到2010年,再增长将近1万亿美元,达到2.97万亿美元。10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5.83倍,去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出口国。

利用外资方面,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147亿美元,连续19年名列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第一大国。去年,我国对外投资近60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五。2001年,我国GDP约10.96万亿人民币;2010年达到39.79万亿人民币。这些数字,都折射出入世10年的辉煌。

未来 机遇挑战并存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纪念中国入世10周年”论坛上,联合国贸发大会秘书长素帕猜说:“中国总是击败我们预测的数字”。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分享世界经济繁荣的同时,已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首要目标和最大受害者。对此,你怎么看?目前中国正迈向入世后的过渡期,今后10年将如何发展?

周汉民:如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入世后中国的飞速发展是世界文明从没有过的,我们进步越大,挑战也就越大。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二战以来的最大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最主要的市场都经历了经济衰退的严峻事实,对外贸易唯出口导向的政策难以为继。所以一路高歌猛进,一味强调贸易顺差将不再现实。

随着经济的衰退,世界各国必然会举起贸易保护的大旗。所以,如何娴熟地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以己之矛攻子之盾”,成了当前的重要任务。可事实上,我们对世贸规则的学习还不够深入,人才培养得还不够多。在世界舞台上,我们不能指望几个人,而是需要“千军万马”为中国的利益据理力争。

入世10年,中国已成为WTO的重要成员,中国完成了由一个新成员到成熟成员的转化。过去,中国是被动地遵循规则,而现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在未来的谈判中,中国要更积极主动地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中国有权利有义务在“造法”的过程中掌握发言权。

中国与WTO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中国是创始缔约国之一。但从1949年到1986年期间,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任何席位和作为。

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而在关贸总协定历史上并没有恢复席位一说,因此从关贸总协定一直到1995年由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中国的努力始终未果。但中国没有因此放弃。

2001年11月11日,中国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同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长达15年的马拉松式入世谈判宣告完成。中国是迄今为止入世谈判历时最长的国家。

入世10年,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中国入世10年带给老百姓的影响看得见摸得着——

买进口商品不再难

从汽车、名表等奢侈品到蔬菜瓜果等日常消费品,如今在中国几乎没有买不到的进口商品。入世10年来,我国商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从15.3%降低到9.8%,并且取消了进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中国在去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出口国,中国人民由此享受到了自由的世界市场所带来的便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过去只能靠朋友出国顺便带回的进口商品,今天在百货公司的柜台里、进口超市的货架上随处可见,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足不出“沪”也能买到进口产品,生活更加便利。

工业产品升级换代

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147亿美元,连续19年名列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第一位。外国投资蜂拥而入带来的不仅是资本和先进的技术,还为中国的工业从引进吸收到消化创新提供了最新的平台。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历程,很多工业产品因为国际化后迅速发展,中国的工业品如今取得了许多世界第一。汽车、化工、家电、IT行业、纺织行业,几乎都能看到外资带来的影响。

金融市场迅速发展

入世10年,上海在金融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入世前,最让国内金融机构担心的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会挤压市场份额。但入世后发现,外资银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外资银行带来的“鲶鱼效应”促使国内银行在开放竞争中得到激活和优化。此外,在证券、保险、期货等行业,外资都充分进入。

10年前,银行提供给个人的业务基本以定期存款为主。而今,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很丰富,甚至还有与海外资本市场直接挂钩的理财产品。百姓理财,已从没有产品可选变成不知道该选哪种产品。理财观念也深入人心,CPI、GDP这些与理财息息相关的经济术语,已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教育多元双向开放

入世后我国的教育服务市场依法逐步开放,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与外国合资的教育机构,这对及时引进并消化外国教育理念有很大的作用。以上海为例,筹建中的上海纽约大学有望后年全球招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在张江新建校区……中国教育国际化办学蔚然成风,世界顶尖院校也纷纷与国内高校合作办学,择道入驻中国;中外合办的大学院系、专业和项目在中国越来越多。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市场的双向开放也让更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看世界。

除教育外,今后中国在医疗、健康、养老、保健等领域也将有序地向国外开放,这对百姓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服务贸易。入世10年,我国开放了100多类服务市场,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名列世界第八位,而前七位全是发达国家。

自主就业机会更多

入世给中国创造了数以千万的就业岗位,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可以自主就业了。而过去,学生户口集中在学校,工作岗位都是国家分配的。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模式还处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工业附加值不高,但在劳动力吸收方面创造了极大的条件。其中,非公经济就占据了一半江山,它所提供就业岗位数约占总数70%,给老百姓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一大批国际化人才脱颖而出。从2001年入世之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期间有一大批有志向有作为的年轻人在国际化的舞台上脱颖而出。

见证中国申请复关入世全过程的周汉民畅谈他眼中的“入世10年间”,

指出在未来的谈判中,中国要化被动为主动,掌握发言权

上一条:辜胜阻出席“香港在中国走出去中的角色与作用研讨会”

下一条:张榕明第一副主席赴广东省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