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最年长的代表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29日
2012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当天清晨,民建中央原顾问、110岁老人王艮仲提前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人民大会堂贵宾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和在贵宾室里的一些会内领导同志一一与他老人家合影留念,大家都为这位唯一从民建一大到十大都是代表的老前辈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王艮老面色红润、身板硬朗地端坐在轮椅上,与大家握手时手劲十足,真令人难以相信他是如此高龄的老人!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世纪又加十年的光阴是短暂的,但能用自己生命的脚步走过110个年头的人瑞却是寥寥无几,健康高寿的王艮老堪称寿星中的佼佼者。除了天生遗传因素之外,定有其独到的养心养身之术。但王艮老对于人们好奇的追问从来不以为然,在日常生活中也从不刻意寻求长寿之方。恬静淡泊、胸怀坦荡也许正是他延年益寿的“偏方”。正如他常说的十二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丢的掉”。艮老一向不愿意写回忆录,不愿意宣传自己。近些年来,在为退下来的在京老领导服务工作中,在与艮老的接触中,我深感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学习、热爱朋友、热爱生活、平易谦和、与时俱进的世纪老人。
一生追求光明进步
王艮老1903 年7月18日出生于上海南汇,1919 年,他16 岁在上海浦东中学求学时,军阀混战、外强入侵、民不聊生,适逢“五四”运动兴起,他受到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启蒙,少小的心灵中就播下了爱国、救国的种子。 1924 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他,因邀请共产党人恽代英等到学校讲演,组织、参加支持“五卅”运动,被学校劝退,后经黄炎培先生帮助转学到南京就读。
1938 年秋,正是全国爱国人士响应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实现国共合作之时。王艮仲先生受国民党多方委派,从后方来到沦陷区上海,做敌后斗争工作。他当时在上海公开宣布:坚决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和共产党合作。并通过朋友,找到当时名震一时的共产党员林钧,合作建立了淞沪青年抗日工作团,组织了一支游击队,经过培训后,由林钧带领,前往浦东袭击日军。此后,队伍又夜渡东海,转战浙西,屡建奇功。同时,他又利用国民党的各方力量,减少阻力,尽力支持帮助南汇地区新四军游击队,弥补队伍供给、枪械不足等困难,并从中协调关系,互通信息。
1944 年,在日本即将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为期不远之际,时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高级参议、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政务处处长的王艮仲先生,日夜思虑着如何尽快重建饱经战火创伤的家园,为此他毅然辞去一切职位,创办中国建设服务社,致力于文教、经济、农村建设和民主运动。与中共地下党员合作,联合上海、北平各大学教授,创办《中国建设》杂志和《中国建设》北平版。并在浦东创办中建集体农场,开辟浦东交通事业。历任中国建设服务社理事长、中国建设出版社社长、上海剧艺社社长、浦东地区建设公司董事长。凭着自己的社会影响,王艮老尽其所能资助过不少抗战中牺牲的烈士的子女。在解放战争期间,凭着国民党第一届国大代表、第一届立法委员的身份,王艮老周旋于国民党特务和各部门之间,掩护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逃离魔爪,成功脱险,同时还经常帮助和引导有志青年求学或走上革命之路。他的这种义举,在解放以后,被汪道涵同志戏称为“江南大侠”。
1949年4月,王艮老潜离上海取道香港,5月间安然到达北平。随即前往北京饭店拜访寓居于此的黄炎培先生。适逢周恩来同志在场。在黄炎培先生的介绍下,周总理与王艮老亲切握手,并惊讶地说了一句:“早就听说你了,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总理对他嘘寒问暖,关心有加,并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与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互相支持。通过民主党派,共产党可以听到自己听不到的话,团结到自己团结不到的人。你还是参加一个民主党派吧。” 总理真诚坦率、意义深远的一席话,让他再次领悟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长期合作的道理,一旁的黄炎培先生马上说你就加入民建吧,他欣然接受并很快加入了民建会,从而定下了后半生前进的方向。和总理的这次相逢,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6月上海一解放,他又南下上海,把自己亲手创办,投入不少资金和心血的公司、农场等实业,着手收拾了一番,或交公,或结束,告别过去,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0 年 7 月,王艮老再次奔赴北京,经周总理正式任命,就任政务院参事,并兼任民建会的工作。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又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参事,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二届至第四届常委,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等职,是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期间,他尤其为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退休以后,艮老又依靠他的海外朋友多关系广的有利条件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工作。
王艮老在2000年97岁高龄时写的《回顾与前瞻》学习笔记中有这样的叙述:“1948年5月1日党发出五一号召,召开新政协,我奋起表示拥护。至此,我思想上从与共产党合作发展到接受共产党领导是一个飞跃”。“我下半生已过五十一年(新中国成立后),缅怀往事,深感党的恩泽。周恩来总理为我定下前进方向并始终予以大力扶持,中共中央统战部从李维汉部长起历届领导人不断予以关怀、引导,凡此情景,历历在目。恩泽之深,愧无以报”。从他老人家百年丰富多彩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一条轨迹,无论在怎样的条件和境遇下,他总是在循着光明前进。
活到老学到老
据原民建中央副主席冯克煦同志回忆说,建国以后,王艮老的组织关系是在国务院任参事,在民建中央机关担任秘书处副处长(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厅副主任职务),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黄炎培、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会中央主要领导做一些促进团结和谐的工作,他待人友善、性格温和可亲,为促进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之间的团结做了大量化解矛盾的工作,受到大家的尊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党派恢复工作,时任副秘书长的王艮老联系组织部门。当时有种看法,认为民建发展对象越来越少,正在走向自然消亡。王艮老坚持认为这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符。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组织召开了十八个地区的知识分子座谈会听取意见。他提出建议,最终打开了发展民建会员范围的思路,由过去的发展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拓展为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包括四师:工程师、会计师、审计师和统计师,及有关专家学者和其他人士。这一新拓展体现了他的过人胆识和对正确信念的积极坚持。1979年以后,民建的三大修改会章,在一大、二大时,民建和其他民主党派的会章中都没有总纲,而是以共同纲领为纲。王艮老主持修改会章时,坚持加入民建自己的总纲部分,他的建议得到时任主任委员胡厥文和各位副主任委员的赞成,并予采纳。1985年,民建成立40周年,回顾总结民建的基本经验时,在总结民建三个优良传统表述上有些争论,有的同志认为,坚持社会主义是民建的优良传统之一,但王艮老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爱国主义是民建成立的思想基础,是民建的立会之本,最后定稿采纳了他的意见,把坚持爱国主义确定为民建的优良传统之一。艮老为民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多年来他淡泊名利、谦虚谨慎、从不表功。他不向任何人讲自己的成绩和贡献,甚至在我们提出想听他讲述以往民建工作的种种时,他也总是说不记得了。
据艮老女儿王正维介绍 ,离休后,艮老的生活充实而有规律——早餐后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房里,以书报为伴,以学习文件、思考发言、回复信件寄思。桌上一杯茶、一条手帕,一支笔、一个放大镜。当然,也会有人登门拜访,老朋友、年轻人,认识的、陌生的,国内的、国外的。窗外是喧嚣的街市,斗室之中是大隐于市的老人,前半生风云际会,壮怀激烈;后半生精诚为国,尽心竭力。百多年风云人生的一幕幕,总会在他心中闪过。97岁那年,他将近年写作的数万字学习读书心得编辑成册。在重要的政治事件、政治学习中都会写出发言稿,表明自己的见解或态度。2003年他百岁生日时,中共中央统战部为他祝寿时,刘延东部长称他为与进俱进的老人。2005年10月,艮老102岁时,在纪念胡厥文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他以“最可敬爱的胡厥老”为题,作了十分生动感人的发言。同年12月,在纪念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六十周年老同志座谈会上,他是9位发言者之一。因年高视力不好,他全凭记忆来回忆和理清思路。老人记忆力这样好不仅得益于孜孜不倦的学习思考,还得益于勤于动笔。
多年以来,艮老与国内外老朋友常有书信往来,他为人真诚谦谨,以诚信为做人的标准。他有信必复,亲笔写好复函,再让正维抄好(因他自认为自己写的字如天书,怕朋友看不懂),马上寄出。信中言词一贯认真考究,蕴涵着老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幽默豁达乐观
每隔一段时间我便会打电话给正维询问艮老近况,前两年她的答复经常令我惊讶,“艮老明天出差去上海,台湾那边的老朋友来了,要去会面”;“艮老过几天去宁夏六盘山旅游”;“艮老去植物园赏桃花了,有好多漂亮的照片,洗出来后给你看看”;“艮老去香山观红叶去了”;艮老去百望山……据我所见,艮老从不把自己当做100多岁的高龄老人看待,像个老小孩,怀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隔一段就到外地走走。直至如今,他仍是乘飞机往返于北京与上海浦东家乡之间,可见他的健康程度非一般老人能比。
105岁时,艮老不慎摔了一跤,虽然没有骨折,但几乎动弹不得。好在艮老非常乐观,积极配合中医治疗,经过三个月的静卧医治,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2011年9月下旬,108岁时,王艮老由女儿陪伴回上海浦东家乡休养,10月中旬突然患了急性尿潴留,不能排尿,引发高烧40度,住进上海浦东东方医院,采取打点滴消炎退烧和插尿管导尿等方式积极治疗。会中央领导和各个方面的领导都非常着急和关心。会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等同志先后前往上海浦东东方医院看望他老人家。当听说王艮老住院期间,还在关心国内国际形势,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状况,马主席赞扬他是民建的宝贵财富,希望他继续创造生命奇迹,健康长寿,见证国家发展,见证民建事业的发展。当时大夫认为艮老从此以后要一直插尿管导尿了,有一天下午,艮老自己固执地把尿管拔出来一寸,大夫对艮老女儿说,拔出来的管子需要换新的管子重新插入,偏巧新管子用完了,需要三个小时后取来。正在这时,艮老对女儿说,他要自己下床小便,大家都非常吃惊,帮助他起床,他竟然尿出了200CC。大夫马上给他做了B超,告诉他,还必须排尿 80 CC,才能暂时不插倒尿管。他听明白后很配合地完成了大夫的要求。奇迹真的发生了,从此以后,他的病一天天好转,再也没有用导尿管。2011年12月,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关怀下,经过东方医院50天的精心治疗,艮老康复出院。2012年初,乘飞机回到了北京。当谈及这场重病时,艮老幽默地说:“你们不要担心啊,我只是把你们吓了一大跳”。
据介绍,老人平日的饮食起居几十年如一日,很有规律。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老人依旧保持着家乡特有的口味和偏爱,家乡的红烧肉、炒青菜以及酱油黄豆,一碗营养汤,是他每天的基本菜肴,为增加维生素的吸收,每天上午十时左右家中会为他准备一杯蔬菜汁(苹果、胡萝卜、芹菜、黄瓜),午睡后津津有味地喝上一杯鲜榨的果汁。艮老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他喜爱吃黑巧克力和花生酱,尤其是巧克力,想吃就吃,从不受任何约束,也许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养生之道吧。
古人云:仁者无疆。又云:大德必寿。长寿不易,健康长寿更不易,艮老都已实现,其养心养身之术用其丰富多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作了生动的诠释,给我们宝贵的教育和启迪。
预征童颜永驻,期颐后福无疆。衷心祝愿王艮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康宁永驻!
(作者系民建中央办公厅巡视员、机关工会主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