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智在京出席第十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29日
1月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在京出席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并作题为“经济结构调整与企业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
陈主席的演讲分三个部分:
一、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大国兴衰往往都伴随大的经济结构调整,而经济结构调整往往又与危机相关。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次大危机都带来了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工的重新“洗牌”,都伴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造成了世界科技、经济中心的变迁,从而构成了新的企业、区域、国家兴起的历史机遇。蒸汽时代的工业革命让英国率先告别传统农业社会,奠定了其称雄世界近两百年的基础;美国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在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中,美国又以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为基点,将信息产业成功地打造成能支持其多年繁荣的新兴产业支柱。可以说,源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结构变化是近代大国衰退和崛起的主要契机。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面临挑战和机遇。然而,挑战主要来自我们自身,是一种自我挑战。那就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增强,基于传统发展模式的高增长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在今后10年很可能会由高速增长逐步进入到一个中速增长的阶段。一些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掩盖的矛盾或问题会日渐凸显、日益尖锐。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五”计划提出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我们调整的怎么样了呢?比如重工业的比重居高不下,2010年重工业总产值占工业的比重为71.4%,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六大耗能产业2011年前9个月投资同比增长17.9%,估计全年产值同比增长在12%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也逐年下降,2009年为43.4%,2010年为43%,2011年前三季度为42.3%。然而“十二五”规划的指标是增加4个百分点,达到47%。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导致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这一点又集中反映在单位GDP的能耗上,这一指标在2009年是美国的2.9倍,是日本的4.9倍,是欧盟的4.3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2010年略有下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二、结构调整决定企业兴衰
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是利益格局、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的调整,结构调整的全局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每一轮调整都会影响企业活动,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以引进技术和在本土形成加工制造能力构建起我国的工业体系,形成生产能力是当时的主要任务,低成本制造是主要竞争优势。在这个阶段,我们在纺织、家电、机械加工、钢铁等领域出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当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些传统产业发生了重大的技术和商业变革,由于我们缺乏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早期形成的产能很快变成了落后生产力,成为结构调整的对象。一些未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企业倒下了,其中不乏当时的明星企业。如在家电行业由模拟向平板显示转向的阶段,未能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而固守CRT模拟技术的国内彩电企业多数至今都未能摆脱困境。而另外一些企业则能抓住机会而迅速崛起。
结构调整期也是重要的机遇期。新兴企业崛起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把握住了世界科技变革、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华为、振华港机、腾迅、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成功都是踩准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变化的“时点”,把握趋势、顺应潮流,从而成为新阶段产业发展的领军者。
三、关键在于创新发展
结构调整的基本机制是优胜劣汰。固步自封的结果只会在调整中消亡,只有创新发展才是应对之道。例如美国二十世纪60-70年代靠创新成功的王安电脑公司,在80年代达到巅峰后,面对电脑产业向开放、兼容、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新潮流,由于创始人晚年失去进取精神而无所作为,最终由兴盛走向衰败。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通过破坏性创新和商业模式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计算机和通讯产业的发展格局,而且一度成为全球企业创新的榜样。
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陈主席提出三点建议:
1、抓住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全球金融危机后一些新兴产业从被高度重视到又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其中一些产业的技术变革路线逐步清晰,产业化前景更加明朗,商业模式创新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也日益活跃。在这种情况下,行动迟缓者必将错失先机。企业要有敏锐的产业洞察力,敢于投入力量。哪怕我们没有抢得第一步,但只要敢于创新,后进者就会找到领先的途径,也会把先进者所发动的变局变为自己获胜的机会。
2、抓住新一轮全球化带来的人才与技术流动的黄金期。在技术积累不足、高端关键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要实现创新追赶与前沿领先是非常困难的。而欧元区深陷危机和美国经济低迷为我们解决这两大瓶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大量的海外人才开始加速向国内回归。一些企业成功的事实证明,引进一个人才团队的作用比引进一项技术、一个产品更关键、更有持续性。同时,一些源自发达国家的前沿创新技术,由于其本国产业化成本高而一时难以产业化,中国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制造成本低,又可对接的强大市场纵深,会对国外创新技术产生虹吸效应。
3、探索传统产业领域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发展新兴产业并不能替代传统产业的重要作用。身处传统产业中的企业要走创新升级道路,构筑新的竞争优势。信息化是改造带动传统制造业的重要途径,一个传统家具制造厂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做到让消费者网上订货、企业弹性生产,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制造相结合,这些被IT化的家具厂现在已成为这个传统产业新兴的领先者。力争关键技术突破是巩固企业在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根本之道。一个传统纺织企业由于掌握了新一代纺纱技术,过去一件衣服只卖几百元,现在可卖到上万元,还开拓了国际市场。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只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厚积方能薄发,过多追逐投资热点而远离实业,耐不住寂寞搞创新,可能会有一时收益,但最终将失去未来。
最后,陈主席预祝第十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