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中华文化必将再展辉煌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29日

中华文明即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就算不追索更早渊源,只从黄帝时算起,也已5000年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以其“多源一体”的文明模式孕育了我们五彩斑斓,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华文化。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曾经一直被广泛地认同、接受和继承,进而形成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广大区域,包括历史上琉球、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在内的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并通过华人世界影响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只是到了近现代,中国落后了,错过了发生在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以至于被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轰开了国门,最终江山破碎,国弊民穷,蒙受百年凌辱。尽管中华文明是这个星球上惟一从未间断的文明体系,中华文化这个曾经长久屹立于世界精神文明前列和至高点的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和摧残,但中华文化的灵魂并没有被抹杀。其自信、自强、爱国、爱民,坚忍不拔的血脉没有断。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屹立潮头、为中华复兴自强不息的勇气没有灭。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便是最好写照。就是这个中华文化缔造的这个伟大精神,它让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种文化躺过了无数个艰难困苦的险滩,打开了一条永续发展的航道。

中国共产党深切把握中华文化精髓,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振兴中华、建设中华、发展中华的大责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为中华去奋斗,为中华文化复兴尽责任。远的不说,就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物质基础有所起色的时候,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就开始专题研究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昨天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再次提出了“文化命题”,会议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文化兴国”战略的纲领性部署。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在文化问题上的充分自觉和自信。它必将促进母体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升华,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重振中华软实力,让中华文化“大同世界”理想更快更强的走向世界,在中华文化建设的历史上再次树立一个耀眼的丰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复兴中华文化的号角,改革开放30多年气势恢宏,成果丰硕,已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再次占到世界精神文化至高点上的时刻业已来临。作为党派机关一名干部,应该尽快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六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不懈怠地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努力为实现党的六中全会奋斗目标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增强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日常工作中更是要主动发掘中华文化5000年深厚积淀,提炼精华,履行自己对发展中华文化的一份责任,把握好中华文化发展主流方向,破除一些“洋迷信”和“土迷信”,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展示我们当代中国人对文化发展的觉悟和自信气度。围绕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开展更多的思考,紧密结合民建联系经济界这个特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宣传、鼓动民建文化企业抓住六中全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发展自己,做大做强,为发展中华文化出力,为民建事业争光,跟大家一起努力推动我们中华文化不断前进,再展辉煌。

上一条:民建中央办公厅与西城行政支部举行调研座谈会

下一条:陈昌智在贵州黔西县与民建毕节地区支部部分会员座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