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主席在民建八届七次中常委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信息来源:宁夏民建
- 发布时间: 2008年07月12日
本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听取了宋海同志关于《民建广东省委会关于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的汇报》和会中央信息中心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民建会务工作水平》的汇报。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希望各位回去后认真传达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抓好落实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组织建设 1998年会中央召开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后,全会组织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这几年会的中心工作也是围绕组织工作展开的,包括去年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工作和今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组织建设的目的是增强凝聚力,更快地提高会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参政党整体功能,因此要对组织建设给予重视,不断创新,稳步推进。根据近几年会内组织建设的情况,有些问题还需要强调一下。组织发展工作要继续坚持八个党派协商的意见,以及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注重质量,注意数量”方针。坚持这个方针的重要性我已经多次强调了,这里就不重复了,这里具体谈谈如何坚持和落实。 一是注重质量。1998年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三个为主,即以经济界人士为主,以中上层人士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这些都要继续坚持下去。本会八大提出建设两支队伍:一支是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核心的队伍,另一支是专家学者队伍。经过努力,这两支队伍建设确实取得了不少进展。比如全会9万多会员中,企业界会员有6万,其中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有1万多人,这支队伍的数量是可以的,但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除企业界队伍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专家学者这支队伍。专家学者是经济界非常重要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参政议政和政府任职两个方面。在参政议政方面,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往往切合宏观或是中观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同志长期关注国家和城市发展,参政议政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文字水平比较高,所以质量也比较高,能够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在政府任职方面,目前会里推荐到政府任职的干部大多数要从专家学者里选。这里的专家学者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院校里的专家学者,而且也包括在政府任职的同志。现在会内不少主委也各有所长,有些还兼着很多学术职务。会里推荐到政府部门任职的干部还是以这些专家学者为主,企业界不好推荐,如果是国有企业的干部还好推荐,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到政府任职就要和企业完全脱钩,难度很大。所以建设专家学者队伍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大力培养已经入会的专家学者,多创造机会,让这部分人能够健康快速的成长。专家学者知名度的树立,最根本的是靠自身的学术水平,但也需要一个表达意见的舞台,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自己去努力学习和钻研,舞台的搭建需要组织上创造条和机会。现在会内的专家学者不多,我们更应该为他们多创造机会,支持和培养他们,另一方面,要加强发展工作,在上海、北京、西安、重庆、武汉等有条的地方着重发展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要本着自愿原则,广交朋友,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二是注意数量。按照八党派统一协商的意见,掌握好增长的节奏。首先要改善结构,尤其是改善各级领导集体结构。改善结构的重点是物色好一把手,一个班子班长素质的高低对地方的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明年要进行届中调整,还有些同志到届后就不再担任主委了,因此物色接班人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接班人要及早物色,尽早吸收到班子里来,经过考察和实际锻炼,为会员接受,才能保证换届顺利进行。其次要稳步开拓。要在物色好带头人的基础上,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加强民建组织发展工作。最后要精心培养,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各种机会和条,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考察。考察干部单靠领导的印象是不够的,还要靠群众的监督,要采取组织考察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这一点很重要。精心培养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要因材制宜。在这方面既要尊重本人的意愿,也要根据工作的需要,两方面都要考虑,在可能的条下创造条,尽量减少交叉兼职。培养人才要根据人才本身的特点,考虑他们自身的困难,严格要求,热情支持,在最适当的岗位上去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 二、关于理论建设 我在会中央理论建设工作会议上已经讲过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理论是指南针、是主心骨、是粘合剂。理论是指南针,可以使我们明确方向;理论是主心骨,可以使我们辨别是非;理论是粘合剂,可以使全会团结一致,增强凝聚力,树立共同的政治理念。一个政党有理论的时候,才可能有主动性。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加以关注: 一是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今年是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15周年。应该说14号文颁布实施15年来,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多党合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是成绩的一面。同时有个别地方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角度,认真向统战部门反映意见。会中央也发文,号召各地就深入、全面贯彻14号文开展调查研究,适应新形势提出新举措。希望通过纪念14号文颁布实施15周年,把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向前推进一步。 二是不断提高参政能力。民建作为参政党,就必然要关注如何提高民建的参政能力。提高和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是今年理论工作又一个重点,这个重点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是相关的。大家可以先做一些考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寻找差距,弥补不足。 三是培养理论研究人才。为使会的理论建设工作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就要在全会建设一支理论研究的队伍。在这方面领导集体要带头,坚持学习制度,带头加强学习和推进理论建设,希望会的参政党理论建设能切实向前推进一步。 三、关于本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和方向。会中央从七届以来下了很大力量,推进全会的信息化建设。会中央推进信息化主要是为了传播信息、交流情况、集成资源和提高效率。传播信息是指会中央的活动情况及时在网上发布,便于广大会员了解会情。交流情况是指建立网上论坛,让会员自由发表和交流意见。集成资源是指集成信息资源,这在会中央机关局域网开展得比较好,在外网建设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所有这些都为提高会务工作和管理效率服务。搞好信息化建设要遵从以下原则:首先是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其次是讲求实效。信息化建设不是展示给领导看,而是确实要有利于工作。最后是及时更新、不断扩展。 从管理角度来看,信息化在管理中的应用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电子数据处理。电子数据处理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人的日常工作,这个层次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它的信息不能同步更新,也不能共享。第二个层次是管理信息系统。这个层次能够在一个组织内部把信息资源集成起来。信息资源的集成有三个优点:一是能够实现信息的同步更新;二是经过授权,能够显示整个系统的情况;三是能够完成数据的统计、归纳和分析。建设一个信息系统并不难,但是维护更新很难,实现同步更新就更不容易。现在各地建网站的积极性很高,但要重视及时的更新和维护。第三个层次是决策支持系统。比起前两个层次,决策支持系统作用更大。不单可以提供信息,还可以根据提供的信息作出决策。 信息化建设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即一把手原则,也就是说信息化建设一把手不重视是搞不好的。所以我希望各地的一把手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亲自抓,争取创造必要的条。在整合全会信息资源方面,省级组织要与中央连接,省级组织集成本省的资源,中央集成各省的资源,这项工作要有一个过程,有条的省可以先做。在这里我希望每个省都能制定信息化工作的设想,不需要长篇大论。会中央的网站是全体会员的,是共享的资源,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提供信息资源,才能把平台建设的越来越好。
下一条:张榕明常务副主席在福建调研
【关闭】